刘晓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自1月8日起,基于对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等的综合评估,中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然而,惯于戴上有色眼镜看中国的某些西方媒体,竟妄称中国因疫情政策调整造成的大规模感染可能产生新的变异毒株,危害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实际上,自2020年初至今,中国努力做到防疫和经济的平衡,积极扩大开放,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中国的经济潜力和活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对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促进各国互利合作和支撑世界经济复苏增长带来更大利好。
中国经济一直是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力量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大规模单一市场和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使中国成为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枢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扮演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角色。
过去三年,疫情等多种因素严重挑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既冲击供给也影响需求,阻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保证本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突出贡献。2021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6.1%,全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4%。2022年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8%。
中国外贸量稳质升。202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1.4%。联合国贸易和发展报告显示,中国进出口总值在世界贸易总量中占比超过20%。去年1月至11月,中国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增长11.9%,为全球贸易发展以及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坚持在开放合作中实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稳定。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在二十国集团罗马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提议举办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为促进全球经济循环、助力世界经济增长、增进各国人民福祉作出贡献。
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提振世界经济
过去一年,由于疫情叠加地缘政治危机,全球能源危机、粮食危机、金融危机,多重风险积聚效应明显。通胀高企和激进加息不断放大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经济机构均连续下调全球经济预期。世界银行最新预测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降至1.7%,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经济体2023年的增幅将降至0.5%。IMF预期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降至2.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则认为,世界经济增速将放慢到2.2%。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累积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再次被寄予厚望。外国主流媒体将中国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视为“2023年最重要的经济大事”。
国际经济组织和智库普遍认为,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将增强中国和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世界银行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4.3%。IMF则认为2023年中国将为全球贡献30%的经济增长。经济学人智库(EIU)将中国GDP增长上调至5.2%,并预计2024年将迎来更为强劲的经济增长。多家跨国投资机构也相继调高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高盛分别将2023年中国GDP预测大幅上调至5.4%、4.3%和5.2%。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也对全球企业形成持续的吸引力。中国贸促会对160多家在华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的调研结果显示,99.4%的受访外资企业对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更有信心,98.7%的受访外资企业表示,将维持和扩大在华投资。
多国期待中国游客带动全球旅游业回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游客源国。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2019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1.55亿人次。中国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对中国及全球旅游业均是重大利好。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莉娅·辛普森表示,中国游客将为全球旅游业复苏注入动能,未来十年,全球旅游业将迎来高速增长。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越南、加拿大、新西兰、法国、马尔代夫等国均热切期盼中国游客。
2013—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在疫情影响下,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仍未改变。尽管防疫模式调整对经济社会产生一定的短期冲击,但国内疫情形势整体向好,不少省市已度过疫情高峰,生产生活加快恢复正常。随着需求逐步回升和政策效应叠加,中国经济社会活力将进一步释放,为世界带来更大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