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晋瑜
作为关注体育多年的作家,从2017年开始,她做了大量案头准备工作,研读了上千万字的相关书籍。从2018年4月开始,她应邀出席、旁听北京冬奥组委组织的平昌冬奥会实战培训系列主题大讨论,带着录音笔、相机、笔记本,全程见证了整个过程。无数次走近冬奥的幕后英雄,孙晶岩说:“我们不仅要重视金字塔的顶端,更要关注、关爱到金字塔的底座,我想通过这部书唤起更多人对这些幕后英雄的关注和关爱。”
北京是世界上唯一举办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双奥”城市,孙晶岩也是中国唯一一位全景式记录北京奥运会和冬奥会的作家。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的赛事如火如荼,《十月》《当代》《北京文学》等分别推出孙晶岩的作品《走向世界的人们》《中国冬奥》《冬奥来了,中国蓄势待发》,人民文学出版社更是重磅推出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
孙晶岩学过医学,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望诊可以了解病人的五脏六腑健康状况,号脉可以知晓病人的阴阳虚实;采访也是如此。采访冬奥会也是如此,在黑龙江七台河市的孟庆余小屋,孙晶岩仔细观察孟庆余教练的日记、照相机、冰刀鞋、家具、书包、衣物,找孟庆余的弟子深谈,挖掘他的内心。在七台河市采访短道速滑教练赵小兵,在黑龙江亚布力雪场采访孤儿越野滑雪运动员王世孝,在吉林省长春新区农村学校采访体育老师和学生,在延庆高山滑雪赛道和雪车雪橇场馆采访建设者,边采访边流泪。在与采访对象心心相印的交流中捕捉到很多独特的细节,人与人之间直接对话是可以互相激发的,如果只是电话采访或者上网浏览是根本做不到的。孙晶岩写的很多内容都是首次披露,上网搜索不到,孙晶岩就是独家报道。孙晶岩走到哪里都身背一个七斤重的专业照相机,拍摄了很多珍贵的照片,书里有很多孙晶岩拍摄的照片,这是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历史,不到现场怎么拍摄?
当然,作品还面临大刀阔斧忍痛割爱,比如孙晶岩专门用一个章节写南斯拉夫当年为什么要办冬奥,为此去了巴尔干半岛的几个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但是为了节省篇幅只能删掉;孙晶岩走访了冰雪运动强国几个雪场,为了减少篇幅只能删掉松鸡山雪场、惠斯勒雪场的精彩部分。
孙晶岩说人会长大的,自己的激情丝毫没有减少,但是理性思考加强了,写冬奥也是如此,孙晶岩写了“如何用冰雪经济促进黑龙江的发展?”“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有何缺失?”“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对竞技体育有什么意义?”“张家口为北京冬奥会做了什么?”这些都是理性思考。从开始策划这本书孙晶岩就对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说:“我写《中国冬奥》绝不是就体育写体育,我要用很大的笔墨写北京冬奥会如何促进京津冀一体化,‘京张’两地联手办冬奥推动张家口崇礼人民早日致富。”
孙晶岩,一个像水晶一样纯洁,像岩石一样坚强的名字,与冬奥赛场的冰雪世界如此契合。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说:这部书讲述的是中国精神,但是我们获得的是世界视野,中国优秀的文化跟当代世界的精神在书中融为一体。
北京奥运冬奥会